今天,在這兒跟各位推薦一本好書: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是……!!!
,、、-暢銷書排行榜
本週排行榜第一名:。
很多網友都推薦說讚喔!
下面是整理了、、關於同類書籍的介紹,都是今日的優惠折扣,過了今天價格就會調回原價 趕快點進來撿便宜喔!
點下面的圖片進去, 就可以看到整理的分享!
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是……
《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是……》 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是……
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生命柳暗花明的微妙境遇。
無數關於運動員的故事,是不是有更多人願意說,也有更多人願意聽?
從運動的世界裡,作者找到讓自己繼續前進的寓言故事。
面對生活中令人難受的時刻,作者從NBA球員身上學到不卑不亢的回應態度;
在工作上遇到阻礙,想到無數在小聯盟等待機會的球員,作者變得更有耐心。
得失之間的煎熬、面對生命的態度、團結扭轉局面的力量......,
作者從運動員許許多多的故事得到體會與啟發,
透過這些年的專欄,作者有幸跟讀者分享了一些來自運動世界的故事。
如今,這些故事匯聚起來,串連成一段個人的成長紀錄,也是許多人共同的點滴回憶。
何榮幸 《天下》雜誌總主筆
晏山農 文化工作者
焦 桐 二魚文化創辦人
馮光遠 作家
詹偉雄 文化研究者
真情推薦
作者介紹
方祖涵
《聯合報》名人堂/《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專欄作者,朝九晚五的工作是負責統計與財務分析,剩下的時間忙著運動,旅行,寫作,還有胡思亂想。
普度大學MBA,曾經是某季GMAT台灣榜首,現在的工作是行銷公司資深行政副總裁。幾年前起在幾家報章雜誌寫論壇專欄,關注與人生一切都息息相關的各種運動,還有,跟各種運動都息息相關的人們。
一九七三年生,二十歲開始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寫運動文學專欄,曾獲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類第二名、報導文學類決選、短篇小說類決選。
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是……-目錄導覽說明
推薦序 我們的幸福時光 何榮幸
推薦序
作者序
1、美好的往日時光
2、在追尋夢想的路上相遇
3、失敗的甜美人生
4、五育並重的人生複選題
5、運動場看到的世界
6、沉重的光環:台灣之光
【作者序】
一九九五年春天,大學四年級的我,在南陽街的留學補習班工作。GRE(一般研究所)、GMAT(商學研究所)都考完,可是對於未來,只是更感到迷惘。唸了四年的新聞完全不適合自己,會計行銷我什麼都不會,接下來應該要怎麼辦呢?
那時,芝加哥白襪隊有一個小聯盟選手,已經三十多歲,在2A層級的打擊率只有兩成出頭,因為職棒罷工的緣故,終於決定放棄棒球夢,「我回來了」,籃球之神喬登豪氣宣告重返NBA。
還記得當年的激動心情,不僅因為又可以看到喬登打籃球的英姿,而是體悟到連他都可以嘗試未知的棒球路,連他都可以失敗,我,又有什麼好怕的呢?
到了美國以後,發現自己雖然可以在考試拿高分,頂著GMAT榜首的名號,在台灣學的英文其實在這裡一點也派不上用場。教授上課一半的東西聽不懂,回家唸書到半夜功課還是趕不完,每天壓力大到想哭。
那時,洛杉磯道奇隊有一位日籍投手野茂英雄,頂著背叛日職的惡名,毅然移籍美國大聯盟。看著他在球場上,辛苦跟捕手比手畫腳溝通的過程,我一下子覺得釋然。不只是野茂,還有那些台灣到日本打球的前輩,身為外籍球員剛開始一句話都不會說,不但需要面對一等一的打者,又有來自其他球員的競爭,如此的困難,比坐在教室裡搞懂資產報表簡單多了,我,又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商學院畢業,剛好遇到網路泡沫崩盤的黑暗年代,外籍學生的工作機會幾乎消失殆盡。想到大部分學費是爸媽辛苦工作存下來的積蓄,想到對自己未來的期望,不免覺得惆悵。
那時,學校在印第安那州,溜馬隊是州裡少數職業球隊之一,有一天電視重播幾年前的那場季後賽,比賽剩下18.7秒,紐約尼克隊領先六分,麥迪遜花園廣場的滿座觀眾,已經開始慶祝溜馬隊的失敗...接下來的畫面,是溜馬後衛瑞吉.米勒十一秒內拿下八分,最後一刻逆轉比賽。幾個月後,在學生簽證即將到期的前幾天,我找到一家馬里蘭州的公司,他們雖然不懂贊助外籍學生綠卡的規定,卻願意給我機會嘗試,沒過幾年,我已經是這家公司的行政副總裁。
就這樣,從運動的世界裡,我找到一個一個讓自己繼續前進的寓言故事。國外生活難免遭遇令人難受的歧視,從非裔NBA球員穆騰博的身上,我學到別人不卑不亢的回應態度;工作時候偶爾遇到升遷的困難,想到無數在小聯盟等待機會的球員,我變得更有耐性。經歷波士頓馬拉松的悲劇、九一一恐怖事件帶來的衝擊,我在運動場上看到團結復甦的力量;而像是得失之間的煎熬、對待生命的態度,我也從運動員的故事裡,得到新的體會。
很幸運地,這些年裡,我有機會在專欄的空間,跟讀者分享來自運動世界的寓言故事。對我自己來說,這本書是一段恆久的成長紀錄,希望書裡的故事,能夠帶給大家一些生活的力量。
感謝焦桐老師的報導文學課,開啟我新聞寫作的見識;感謝合作二十年的編輯夥伴們,尤其是精通棒球的晏山農;感謝許許多多的選手,在運動場上盡力燃燒,帶來我們生活的曙光;更要感謝這些年來陪我一起看比賽的太太、女兒、和家人朋友們,如果沒有你們的陪伴,一切都沒有意義了,這是我從許多寓言故事裡,學到最重要的一課。
【推薦序1】
我們的幸福時光(何榮幸/《天下雜誌》總主筆,球迷兼運動文學書寫者)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看球人生拒絕再往前踏出一步。因為,我心目中最美好的NBA歲月,停留在上世紀八○年代「魔術強森vs.大鳥博德」經典對決。而在「阿格西vs.山普拉斯」組合走入歷史後,任何網球對戰於我皆已索然無味。
運動文學也是一樣。當年看完劉大任的《強悍而美麗》,以及普立茲獎得主霍伯斯坦所寫的《隊友情深:MLB紅襪四人組的最後擊掌》之後,頓時覺得扺達了某個里程碑,運動文學的閱讀開始停滯,不太相信還能看到如此精彩的作品。
還好,我並沒有真的關上門窗,以致錯過當前的美好時光。
慢慢打開心防,重新在球場上尋找感動的力量,讓我看到了非常不一樣的風景。在NBA場上,籃球之神喬丹之後,「黑曼巴」布萊恩與「小皇帝」詹姆斯引領風騷,新科MVP「咖哩小子」柯瑞則是當紅炸子雞,你可以說當代巨星之間的對抗還不夠經典,但不能不承認他們已塑造出具有獨特風格的NBA新風貌。
來到網球場上,「費德勒vs.納達爾」的史詩般對峙,張力不下於網球史上任何一組顛鋒對決。我敬佩費德勒的揮灑自如、從容優雅,卻更愛納達爾的拚戰鬥志、狂野奔放。值得慶幸的是,我沒有因為封存「阿格西vs.山普拉斯」的珍貴記憶,從而矮化甚至錯失了「費德勒vs.納達爾」的歷史鏡頭。
至於運動文學,這些年來,我們看到唐諾書寫NBA、楊照觀察MLB,而後出現詹偉雄的《球手之美學》,各家之言百花齊放。對於台灣各類球迷與運動文學喜好者來說,方祖涵這本《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是......》無疑是最新驚喜,我們已經太久沒看到置身全球最大運動市場、從台灣人觀點出發、零距離書寫各種人生故事的精彩作品了。
從方祖涵在報紙發表專欄文章開始,我就是他的忠實讀者。我擔任《天下雜誌》「獨立評論」網站主編後,更邀請方祖涵擔任固定作者,承蒙他爽快答應。過去一年半,我遂從「忠實讀者」晉身為「第一讀者」,每兩週定期收到他的佳作,在上線刊登前率先感受每篇文章流露的球場人生喜怒哀樂。
方祖涵的文字有種魔力。從大眾耳熟能詳的各類運動英雄,到連資深球迷都未必知曉的球場小角色,他都有辦法說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道盡其中百轉千折的人生起伏,因而散發出一種非常特殊的感染力,讓讀者看完後回味無窮,忍不住與現實人生印證比對
很多人說,美式運動文化的精髓,在於運動與生活融為一體。當我在臉書上看到,方祖涵帶著家人完成七天六夜、七座球場、一千五百公里的MLB春訓之旅,再看看他在臉書上的自我介紹:「負責統計與財務分析的資深行政副總裁,剩下的時間忙著運動,旅行,寫作,還有胡思亂想」,終於恍然大悟,深深感受到這種生硬數字與人性生活相互背反卻又緊密交織的生命型態,才是方祖涵說故事能力背後最重要的魔法師。
其實,八○年代台灣還沒有NBA實況轉播,我腦海中的「魔術強森vs.大鳥博德」經典對決,都是球賽已經結束好幾天的延後播出。往事固然單純美好,但多半具有過度美化的成分,如同方祖涵在本書中傳遞的想法:不必特別追尋美好的往日時光,每個人記憶中的美好時光都不一樣,而當下正是最美好的時光。
經典不必復刻,新世代自有其生命力;史詩不必重現,新時代自有無限可能。
球場如此,人生亦然。謝謝方祖涵和他的魔力文字,為當前我們共同擁有的幸福時光留下如此動人的印記。
【推薦序2】
當我們討論運動,我們討論的是什麼?(作家/馮光遠)
瑞蒙?卡佛(Raymond Carver)有個短篇〈當我們討論愛情,我們討論的是什麼〉(what we talk about when we talk about love),這短篇的題目,換幾個字,就成了多年前我跟祖涵聚會的題目了,「當我們討論運動,我們討論的是什麼」?
嗯,真的不知道討論的是什麼,因為,我們絕對不只是討論運動而已。
這就是祖涵這種運動作家有趣的地方,他好似在寫運動,可是他的思緒並沒有完全灌注在運動員、運動場上,他思來想去的,是搖滾樂,是階級問題,是兩個城市對待運動截然不同的態度,是的,我講的是〈謝亞球場的最後一首歌〉這一篇讓我看著看著就進入時光隧道的寫作。
上個世紀八○年代,我在美國的第一個十年,我過的生活,其實就是祖涵這本書裡所描繪的生活,幾乎都與運動有關,尤其是棒球;而運動,又幾乎都與文化有關,是的,尤其是棒球。
閱讀這本書的樂趣也就在這裡,因為就算是寫到運動迷最計較的輸贏,祖涵談的,依舊是充滿了數據、歷史、風格、甚至文學元素的輸贏。在華人的運動寫作裡,像祖涵這樣的作家,鳳毛麟角。
我記得,接觸美國的運動寫作,其實是從《紐約時報》的體育版開始,然後,當第一扇窗子開啟之後,你就完全擋不住陽光了。影響我最大的一本運動寫作,是唐納德?霍爾(Donald Hall)的《Fathers Playing Catch with Sons》,這本主要是由談棒球的短文集結而成的書,讓我看到美國作家他們如何把文化元素融入運動,而這本書的書名,在祖涵講到巨人隊投手林瑟康與父親克里斯之間的關係時,也馬上映入腦海。
如果一名讀者平常就對運動文化有涉獵,看這本書會比較有收穫,因為很多名詞是有意義的。比方說,〈我們活在大數據時代〉這篇,祖涵寫英國近幾年也開始重視足球大數據時,他提到「魔球」兩個字,如果你讀過麥可?路易士的那本棒球新聖經《魔球》,你會更懂他的意思,因為你知道,英國在踢足球這麼多年之後,其球員、教練、經營者、球評、甚至球迷,終於也要走上從數據開始下腳的這條路了。
祖涵年歲小我一輪,可是因為興趣接近,搖滾、棒球、NBA、社會運動,在我們僅有的幾次聚會裡,都談得很盡興,《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是......》一次收集他近些年的運動文章,我必須說,這本書的寫作概念,才是比較接近我書架上其他運動書的寫作概念。尤其是多篇與「球迷」、「運動結構」、「家庭」、「媒體」相關的主題,都是目前台灣運動寫作比較受人忽視,可是卻應該大力提倡的一些方向,因為這樣的運動寫作,觸碰的,才是所有運動最本質的一個面向──人生。
所以,關於運動,我想的其實跟祖涵挺接近。尤其是因為我是紐約大都會隊的球迷,一九八六年對我是有意義的,謝爾球場對我是有意義的,而祖涵講這兩件事,能夠與建築、搖滾寫在一起,對我,也是有意義的。
編/譯者:0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3*17
頁數:288
出版地:台灣
留言列表